1、判断题 据我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今日就所谓中国派兵参加驻阿富汗国际联军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除安理会批准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外,中国从不向海外派驻一兵一卒,不存
在所谓中国派军队加入驻阿富汗国际联军的问题。这表明?
A.中国不会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B.中国在等待海外派驻军队的最佳时机
C.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出兵需征得阿富汗政府同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4分)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登上了封面。根据图片及提示,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2分)根据材料四分析“尼克松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资料作为历史研究时应注意什么?(4分)
参考答案:(14分)(1)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冷战格局下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损坏了美国的利益。(答出其中1点即可。2分)
(2)日内瓦国际会议。(1分)
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的进程,并最终达成协议,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2分)
(3)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中美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它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3分)
(4)从贬低、“妖魔化”到客
观、公正。(2分)
应根据客观事实,对历史资料及其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目的是积极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③运用这些原则解决了与苏联建交的问题
④周恩来曾经完善、修改它的内容
⑤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材料二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来华进行“迎春之旅”。28日,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日中关系除了和平友好之外,而别无其他选择。……日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获得了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地位,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力量能够为亚洲及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把眼光放在两国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利益上,并且努力使其扩大。 30日,他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用饱蘸墨汁的中国毛笔写了四个大字——温故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日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什么?从中日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来看,你认为“温故创新”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结束敌对状态,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民心所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共同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国力的需要。寓意:以史为鉴,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pag e-]
1、判断题 材料一:2005年,陕西发现的井真成墓志开启中日交往史千年之门,日本朝野为之震动。8月24日,惟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志在东京展出时,日本天皇亲临参观。这方墓志在西安发现后,引发了中日双方对遣唐使和墓志主人井真成的研究热潮。图一是当年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盖。石盖刻有“国号日本”字样,底座上则有开元年号。
?
图一:井真成的墓志盖?图二:明治政府派使团出访欧美
(1)与图一、图二相关的历史史实有哪些?对日本有何影响?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对中国的侵略,他们认为: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本……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支那战争是试图尽量使日满支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美苏英联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势力的观点,并加以批驳
材料三:2006年9月26日下午,日本执政的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当选第90届日本首相。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日本新一届领导人能够为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建设性努力,中方愿与日方一道为此共同努力。
(3)你认为安倍晋三应作哪些建设性的努力?
2、判断题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了正常化?
D.改革开放扩大了中国的政治影响
3、判断题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憾”。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摄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20世纪七十年代初、21世纪初。对这三次“握手”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图1握手的主角是斯大林与毛泽东,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②图2握手的主角是尼克松与毛泽东,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图2握手的主角是卡特与毛泽东,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图3握手的主角是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判断题 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以下对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5、判断题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一线连片”?
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柳暗花明”
C.“左右开弓”、“韬光养晦”、“和而不同”?
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