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下,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其和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得到加强?②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③进行了社会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④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推行国有化是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A.亚伯拉罕?林肯
B.赫伯特?C?胡佛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时在中国,数十年后即20世纪前期,当选总统;由于应对经济危机不力而被选民抛弃,此人应是胡佛,故选B。
点评::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结果是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认为,经济民族主义没有使各国取得增加(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结果,结果恰恰相反:1929-1933年,世界产量降低了38%,贸易额减少了66%以上。据此判断,这里的“经济民族主义” 实际上是
[?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思想?
D.计划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克林顿这里所说的“那种福利”制度
[? ]
A.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
B.与罗斯福新政密切相关
C.是亚当·斯密思想的实践
D.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罗斯福新政,战后发达国家又实行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其实质是:
A 全面实行国有化? B 变革经济体制? C 调整生产关系? D 制定经济计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