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夏者,中国之人也。”陈寿《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两则记载中关于“中国”的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二者的含义同指当时的华夏民族
B.二者的含义同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C.前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后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
D.前者指天朝的政治中心,后者指天下的地理中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夏者,中国之人也。”可知夏者指的是华夏民族所聚居的地方,所以许慎认为中国指的是华夏民族,是一种地理中心。而“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其中的中国指的是北方的曹魏政权,故此处的中国是一种政治中心,所以此题选择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匆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中提供了四点孔子的主张,要求分析出这四点主张中哪两点具有(或更 具有)强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仁者,爱人”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们直指人际关系的调解与和谐,要爱别人、行恕道;因此①③正确;“贵贱有序”和“有教无类”有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色彩,但其主旨不在这上面,它们的侧重点一个在强调社会等级差别、秩序,一个在强调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②④错误。故选B。
点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相当一部分内容都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的。此外,孔子的思想还包括政治思想:仁和礼,主张德政;哲学上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课本所学,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既解决了历史问题,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同时,国际地位提高,也是“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成功,所以是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参考答案:(1)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分)
顾炎武认为天子是天下大权的所有者,但应分君权于地方,以突出君权的尊贵。(2分)(2)结果: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1分)?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分)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分)(3)内涵演变:汉武帝时期,传统的儒家思想得到改造,包容了法家等思想;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地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并赋予时代新内容,使之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19世纪末,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诸观念相结合,使儒家思想近代化(6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体现了大一统思想,“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体现了分权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 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即汉武帝时期、明清之际、近代维新变法时期。
点评:儒学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及原因
1)、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被冷落
2)、秦朝:儒家思想遭压制
3)、汉代:儒家思想享“独尊”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危机
5):宋明:理学确立统治地位
6)、明清:儒家思想遭批判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8)、新文化运动: 儒家思想受抨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尼克松准备访华
D.中美开始建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可知,这个事件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