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会相威胁,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和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英法之间当时的矛盾。但欧洲大陆霸权及世界殖民霸权之争是其核心的矛盾,它决定和包含了其他三对矛盾。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7分)?

请回答:
(1)国际联盟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了哪些措施? (3分)
(2)《国联盟约》和《非战公约》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基本宗旨上有何异同?(6分)
(3)《非战公约》的签署有何积极意义?(3分)
(4)为什么《国际盟约》和《非战公约》都不能真正的维护和平?(5分)?
参考答案:
(1)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裁军。(3分)
(2)共同的背景原因:一战后,饱经战争之路的各国人民渴求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世界大国希望建立相对和平的国际秩序。(2分)
基本宗旨的相同点:维护和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点:前者并不放弃战争,后者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的政策。(4分)
(3)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体现的尊重和平、摈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进步意义。
(4) 从根本上来说,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放弃战争。(2分)
具体说,《国际盟约》规定的“全体一致”的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非战公约》缺少对侵略者的约束力,英、法、美等国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并不热心,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主要是因为 (? )
A.日本深陷经济危机
B.英法压制日本
C.英日同盟破裂
D.日本关注在华利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日本主要是在东亚地区,尤其是在中国扩张势力,所以对欧洲事务表现得漠不关心。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最根本的原因是
A.认识到“枪不如人,炮不如人”
B.期待国联公理解决
C.让出东北,避免日本再侵略其他地方
D.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抵抗政策”根本原因的认识,解题关键是联系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行动,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D.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心在拉丁美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