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运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上述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涉及政策的积极作用。(10分)
材料二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长期的战乱虽然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被强宗豪族霸占,一般的小自耕农仍无法得到足够的耕地。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晋灭亡后北方农业的基本情况。针对此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廖矣。”——《旧唐书》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3、选择题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4、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期间,负责监督武器制造的部门是
A.枢密院
B.军器监
C.参知政事
D.兵部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图1:北魏文官俑?图2:汉人胡食图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应了什么历史趋势?(4分)
(2)材料二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3)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