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末,中国康熙皇帝和俄国彼得大帝都善于吸收新鲜知识,康熙还向洋教士请教证明几何题;两个皇帝都锐意改革。康熙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改革税制,力度不可谓不大,也开创了“康熙盛世”,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俄国改革的效果却远远超过了中国。
(1)“康熙盛世”的繁荣是建立在什么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封建政府对萌芽状态中的资本主义采取什么政策?其影响如何?
(2)与康熙帝改革相比,彼得一世改革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置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限制开设手工工场,加之封建行会对手工业发展的束缚,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2)鼓励发展工商业,把农奴制引人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到工场做工,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本题解析:此题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中外横向比较题。要注意将两者的改革置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中考察。俄国彼得大帝的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需要,而中国康熙皇帝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在客观上都没能体现这一世界潮流,相反,中国康熙皇帝的改革却违背了世界上正进行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进人太空新时代的标志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
B.“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C.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
D.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新时代的“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A.反殖、反霸的时代主题
B.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C.经济全球化趋势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区域经济集团的成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在目前阶段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个世纪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尧相互借鉴的趋势。当今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和全球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
(2)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功能、所有制、经济调节机制、分配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3)说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参考答案:(1)主要目标: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与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概括说明:①国家功能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所有制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③经济调节机制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作用。④在分配政策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宏观规律。
(3)历史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导致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国各地区的生产优势,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产工业化,促进生产技术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同发达国家的生产协作,积极引进外资,学习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加快发展本国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冲击,发达国家会借助其发达的科技、较低的成本、较好的质量抢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影响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从二战后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演变入手,考查了近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曲折进程以及这一进程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第(1)(2)问要立足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各个方面的不同之处;第(3)问可从新航路的开辟、19 世纪中期和末期世界市场的形成、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等不同阶段归纳全球化历史进程。运用相关时政知识分析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两方面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中邓小平指出“一个统一的中国”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A、B、C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
点评:“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