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重大意义是长期维护了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所以答案选A。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其建立有利于巩固地主的势力,排除B;在封建社会前期,中国处于世界的前列,但是到了封建社会晚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排除C;D选项是也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但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始皇廿八年的“峄山刻石辞”中载:“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今乃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从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制度?(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武力手段统一全中国,并采取中央集权的人。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文字“(君主)之守司(官吏)” “不可不略知也”说明君主要对官吏实行监督,由此可知本题选择C。AB和材料反映内容不符合。D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2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一《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他认为)“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的基本主张。(4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区别。(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
(2)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实行法治必须认真执行,取信于民;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4分)
(3)人治与法治的区别。(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可以概括出王室衰微;由“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可以概括出礼崩乐坏;由“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可以概括出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由“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可以概括出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第二问由“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结合所学可以概括出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对材料的概括能力。由“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可以概括出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由“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可以概括出立法应以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宗旨;由“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可以概括出实行法治必须认真执行,取信于民;由“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可以概括出立法权应归多数之国民。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描述的主要是秦始皇统一国家后推行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所以秦始皇的制度建设实质上是人治。而材料三描述的是梁启超建议仿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实质上实行的是法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瓦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牛顿、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