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8 22:09:5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转运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北宋建立的背景理解材料中“方镇残虐”,以及太祖对“武臣”的戒心,由此可见宋太祖是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且体现了重文轻武的色彩,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宋代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A.御史大夫 刺史 B.太尉 军机处 C.丞相 参知政事 D.郡县 行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三公为: (1)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2)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三公之下设九卿,作为中央行政机关分掌具体行政事务,如祭祀、礼仪、军事、行政、司法、文化教育等。 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设十三刺史,刺史官级低于郡守,但其代表中央。巡行郡国,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以后,成为定制,形成一套监察制度。东汉时,刺史成为常驻官员,后又掌军政大权,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监察官员演变为行政官员,监察区变为地方行政区),监察制度是必要的,但刺史逐渐演变为地方长官,失去监察官的作用。 郡县制: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唐朝基本上沿用了隋朝的制度,并有所补充和发展,使其中央集权体制更加完善,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行省制:元朝地方行政则创置行省制度。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军机处:把权力集中到皇帝身上,削弱相权 。“军机处”,雍正时设立,亦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责任内阁成立后撤销。 A中御史大夫和刺史都有监察职责,C丞相和参知政事都有行政职权D郡县和行省都属于行政机关。B中太尉是掌管军事的官吏,而军机处则是权利中枢。所以选择B。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列举明朝和清初的民族英雄。
参考答案: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抗击沙俄、渥巴锡抗击沙俄。
本题解析:引导学生要考虑到抵抗外来侵略的就是民族英雄。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雍正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扩充六部 ②增设南书房 ③取消内阁 ④增设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④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西周时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A是原始社会的继承制度;B项在西周之前实行;C项说法错误,是迷惑项。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