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哪部著作是董仲舒的作品

A B 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诗经》《论语》和《周易》都是先秦时期中国重要的文化典籍,而《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作品,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不仅开启了儒学的神学化之路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两年,油价上涨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成品油价格再次调整答记者问时指出, “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这表明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B.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C.社会制度的异同日益阻碍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
D.世界经济发展呈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结合所学,我国对外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ABC三项在题干中都没有得到体现。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为什么尊崇孔子,抬高孔子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参考答案:
(1)主要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
(3)思想追求:渴求知识;追求美德(中庸);尊敬老师,并不盲从。
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可以先归纳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由材料中的“仁”(德)、“礼”(道)等几个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解答本问需要结合孔子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作用的角度,即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作用的角度来回答。第(3)问,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求知”、“更爱真理”、“中庸”等关键词概括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追求,然后比较孔子的主张找出其相似点——“中庸”。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表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②我们珍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业的发展使得种植葡萄和橄榄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结果产生了新的富户,但又使那些不能投资葡萄因或橄榄因的农民陷入贫困。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贵族统治者为制止这场阶级间的战事,便宣布紧急将权力交给一个名叫梭伦的商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当时的社会状况。上述状况导致古希腊产生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分)
(2)材料二描述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与古希腊有何不同?指出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根源。(2分)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有何具体表现?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状况:商业发展导致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政局动荡。(2分)
体制:民主政治。(1分)
(2)体制: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
根源:小农经济。(1分)
(3)观点: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传统)相结合。(1分);
(4)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区别:人民当家作主(或社会主义民主)。(1分)
(5)认识:政治体制受经济形态的制约;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答2点得2分)(如有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本题解析:第1问应注意从材料一“贫困的农民由于竹不清债务而沦为半奴隶状态,显然几乎就要反叛”等信息概括古希腊的社会状况;这有助于产生民主政治。第2问“法令出一”说明中国是君主专制,然后分析其经济根源;第3问从材料“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可以看出钱穆强调引进外国政治制度必须符合本国国情;第4问要求围绕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作答,主要是问的建国初指定的三大政治制度;第5问为开放性设问,谈自己的认识,可以从文明的多元性和相互尊重等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要涉及政治发展的趋势,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雅典则确立了民主政治。二者都对后世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率先确立的民主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中国受到西方的侵略。在西方的思想进一步传入的情况下,中国也开始了民主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奠定了中国民主制的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