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5-28 22:16:43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读图6。该图中的图例没有完成,如果需要完成,则空白框的图例说明应是 A.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 C.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一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冷战 B.二战后欧洲的历史变迁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D.多极化趋势中的欧共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欧洲的复兴、冷战的来临到欧盟成立”可知选B项。A项不全面;C项材料信息看不出进程的加速;D项也不全面,没有看到冷战前的欧洲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啤”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啤酒”称为“卑酒。”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的血泪史,但也是中国走上近代化的开端,也是一部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先进的中国不断地向西方学习,这些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也使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变化,比如衣食住行。 所以答案选C,而不选A、B、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2年10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该法典囊括了我国全部现有的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同时也收录了我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材料说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是我国根本大法 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经建设成为依法治国的国家 C.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D.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内容的联系能力。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故 A 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我国正在进行法治国家的建设,故 B 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故 C 项错误;故应选 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32分)合作、交流、责任、义务,是当今观察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国际形象或地位时使用较为频繁的词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来……①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竟皆衣胡服。②故有范阳胡之乱(注:指安史之乱),兆于此矣。” ——《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1 9世纪末,欧洲人深信,上帝创造了不同的人。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挥劳动,能指导宽背、低能的劣等种族的发展,因而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在印度,他们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被称为“恩主”。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用近视的眼光、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自我中心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也就不足为奇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33年夏天,全球66国的代表团聚集伦敦,召开了被舆论界指为自凡尔赛和会后最重要最大型的国际会议——“伦敦国际经济会议,,( London Economic Conference)。社会舆论敦促与会者务必使其不得失败,因为“文明世界站在十字路口”。 结果则出乎举世的期待与预料。英国力图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而美国则希望让英国的领导作用随着旧的世界金融体系一齐垮台。苏联建议“世界各国之间,尤其是各大国之间进行经济联系,不受各国现行社会政治制度的限制。”但未获得支持。7月3日,罗斯福申明美国不参与任何有关货币稳定协议,间接导致会议失败。 会后,国际贸易和关税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仅延长了“大危机”,而且还延长了危机过后的萧条阶段。 ——关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上卷?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胡”在《辞海》里有如下两种含义:“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泛指来自外国或外族的(东西)”。依释,例举“胡”在唐朝的具体表现。(2分)材料中①、②哪一句属于事实叙述,哪一句属于历史评价? (2分)依据材料指出唐时“胡风”盛行的积极影响。(3分) (2)漫画中的人物形象比喻的是哪国人?(1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白人责任” 的观点。(6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社会舆论对伦敦国际经济会议寄予厚望的理由。(4分)依据材料概括导致会议失败的因素。(6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6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就当今重大的国际问题如安全、气候、资源等问题的解决,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2分)
参考答案:(1)例举:“民族”有突厥、回鹘、波斯、大食等;“东西”有胡饼、菠菜、高丽乐等。(2分)①是事实叙述;②是历史评价(2分)说明:促进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社会的开放。(3分) (2)英国殖民者。(1分)评价:西方宣扬种族优越,以自我为中心;近代西方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是其产生的重要条件;用虚伪的责任掩盖殖民扩张的实质;推动列强瓜分世界。(6分)(任答三点) (3)理由: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战、货币战使危机加剧;凡尔赛和会展示了通过国际会议来协调矛盾的实例。(4分)因素:英、美争夺世界经济的领导权;意识形态的冲突;罗斯福的利己主义。(6分) (4)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如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抓住有利国际形势,积极发展战略关系,如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等。(6分) (5)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发展和稳定问题;面对困难,各国应勇于承担责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