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 (1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分)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4分)
(3),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2分)
2、判断题 孟子认为:“人不足以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此语不能体现(?)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正君心”的重要性
C.君主比民众更重要
D.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正君心”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上,第一次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是?(?)
A.在农村中实行互助合作组和互助合作社等
B.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C.发表《论十大关系》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设想
4、判断题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超过10%,经济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但这些国家的经济风险也与日俱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过渡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