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 (1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3分)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4分)
(3),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1)观点:儒家学派(1分);内涵: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和平相处,共同发展。(3分)
(2)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2分)
同: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团结合作、共同发展。(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异: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和平、安全、合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强调以强化道德教育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2分)
(3)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活动,如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进行裁军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如与欧盟、东盟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孟子认为:“人不足以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此语不能体现(?)
A.以民为本的思想
B.“正君心”的重要性
C.君主比民众更重要
D.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正君心”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是体现的正君心的思想,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民本的思想,因此A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君主比民众重要,相反,孟子提出的是民贵君轻的主张;D项错误,儒家思想的中心工作就在于正君心,而非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有这个责任。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上,第一次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是?(?)
A.在农村中实行互助合作组和互助合作社等
B.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C.发表《论十大关系》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设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举。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超过10%,经济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但这些国家的经济风险也与日俱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过渡依赖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本
C.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先后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而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建立的,应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因此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我国的《共同纲领》和宪法作为法律保障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因此ABD均正确。
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自治制度,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保证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有五大民族自治区。与此相关的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