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的是“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一度?还确立了“将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对城市化的这种抑制在1960年发展到完全的反城?市化,确定当时的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 -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 1949 ~ 1979 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1959 ~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计划经济体制的阻碍
2、判断题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告诉我们? (?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
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
提?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策略,主要是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C.毛泽东、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D.确定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材料二1992年老人南巡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三(下图)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1分)
(2)材料一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4分)
(3)1992年,这位老人发表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4)请举例说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分)
(5)结合材料三,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分)
(6)近现代中国的两次对外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
5、判断题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