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图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特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 )
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
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
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3、判断题 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国民政府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判断题 “如果把……比作一个战役的话,那么,1949年9月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则是完成了战役的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的制定工作;而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及其以前的选举代表等,只是组织实施战役计划的具体执行工作。”材料中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协商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判断题 图为我国第二座长江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于1958年9月10日开工的情景。当年国内发生的大事是

A.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B.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