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故选A。
点评: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同一时期的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果一对父母在小孩子偷了东西的时候,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他们可能会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的糊涂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的,而是环境不好,应该择善而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通过“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对中国的进步影响是
A.造成当地农民的贫困
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C.使边远落后地区迅速发展起来
D.阻碍了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一个主要的表现是中国的经济作物大量出口。经济作物的出口,加速了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当时这种现象只是出现在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而边远地区的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义称“三皇会战”,这里的“三皇”指哪儿国的皇帝
A.法、俄、奥
B.普、俄、奥
C.英、法、俄
D.法、俄、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建国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当美国刚刚取得国家独立时,它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是完全陌生的,因而首当其冲地表示了尊重的态度。但是,随着中美双方国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态度逐渐淡化,逐渐演变成了轻视。……到1949年,双方的关系进入了令人心痛的30年公开敌对时期。
——《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1)简要分析中美关系进入“公开敌对时期”的政治背景。双方“公开敌对时期”是怎样结束的?
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参考答案:(1)背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等。结束:1972年发表《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外交: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或维和行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或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