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的这次社会政治转型应该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兼并天下”指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皇帝之号”是指建立了皇帝制度,“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正好符合上述时间,据此可以得出A符合题意。B发生在北宋,C发生在元朝,D发生在明朝,均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故排除BC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开始于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土司制始于元,明清时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使少数民族地区直接在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宗,尊祖庙也”,意思是“宗”的本义就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这说明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的,故答案选择A项。财产、地域、信仰均与此关系不大,B、C、D项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点评: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它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某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可以排除。(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5)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可知,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1分)
(1)秦朝(1分)。三省六部制(1分)。唐朝(1分)。
(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答出任意两点记4分)
(3)明成祖(或朱棣)(1分)。清朝(1分)。
(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