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2分)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示例1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分别体现了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特点。(2分)
茶马古道的出现是农耕文明高度发展的结果,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陆路交通,体现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输出农业产品。(2分)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对外交往的方式主要通过远洋航行,体现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掠夺金银财富的特点,是典型的海洋文明。(2分)
示例2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促进了经济的交流。(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形成了持久互补互利的经济关系;交易的产品以土特产为主,贸易双方具有互补性;边境贸易、对内贸易共同发展,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示例3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都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2分)
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成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系的纽带;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在长期的交往中,藏文化、汉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形成了兼容并尊、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格局。(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进程。(2分)
示例4 茶马古道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开拓创新的精神。(2分)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不畏艰险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高原国际商道,体现出了超越自我的人文精神。(2分)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们勇于探险,用无畏的精神证实了地圆学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彰显了人的伟大力量,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和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
(学生从其他角度来答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交通工具入手,图一是马队,图三是船队,图二是陆路交通,图四是海洋交通,进一步分析文明的差异。本题还可以从经济交流、文明史观和人文精神等多个角度分析。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进一步分析其作用。利用文明史观分析,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原汉族和边疆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东西方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之后进一步延伸。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的发展·茶马古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史学方法论·史观·文明史观。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5分)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材料二 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1934年美国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达到“金三银一”比例,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什么影响?(11分)
参考答案:⑴规律: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发展为通宝、元宝制;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由手工铸币向机器制币演变(答对三点即可,6分)
原因:宝钞大量发行,宝钞在民间的信誉降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大量白银的流入使中国的白银储备大量增加;白银的币值比较稳定;(答对两点即可,4分)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倡工商皆本;促进了赋税改革(一条鞭法)赋役征银。(答对两点即可,4分)
⑵第一步:罗斯福新政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放弃金本位。(3分)
第二步: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实现了这个计划。(3分)
影响:白银大量外流,国内物价暴跌;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1935年实行“法币改革”。 (5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和有效提取表格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信息可以从钱币的形状,铸币权的变化,货币的材质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通过罗斯福新政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放弃金本位。“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通过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建立的美元兑换体系实现了这个计划。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以得出“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本题满分17分)
材料一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因素有
①小农经济 ②海禁政策 ③重农抑商政策 ④官营手工业 ⑤家庭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