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理解能力。西汉时期中国发明造纸技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有利于人类文化知识的普及;指南针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4世纪由阿拉伯人出入欧洲,对资产阶级打败封建骑士阶层有重大作用;印刷术在13世纪中期传入欧洲,大大的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故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这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6分)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中国与西方的科技成就简表
中国 | 西方(欧洲) |
①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 ②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 ③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 ①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 ②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 ③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 |
参考答案:(1)差异:中国科技多是经验的总结,仍是传统科技。(2分)西方科技重视实验以及规律的总结,属于近代科技。(2分)
(2)变化:中国科技由领先到落后。(2分)
(3)中国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原因:①政治上: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②经济上: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③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每个方面2分,共三个方面共6分,其他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4)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①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②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④个人因素:科研工作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每个方面2分,共四个方面共8分,其他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5)启示:①科技是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②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或转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③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鼓励知识创新。(每点2分,共6分,其他表述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的内容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二者的根本差异,即西方是以自然科学为主的近代科学而中国则是沿袭传统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科学。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中可以看出欧洲近代科技成就越来越多,而中国却是由较少发展到清代后没有发展,可知西方科技逐渐超越中国。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题目要求回答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巨大进步,对比找出中国的自然经济不利于科技发展,材料“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更直接点明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方面的因素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个人因素:科研工作者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
(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推动科技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科技的发展,人才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来分析,亦可找出不利于科技发展进步的因素。
考点:科学技术·中国近代科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落后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中华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其中以风俗画和文人画为主的艺术风格盛行于 ( )
A.秦汉
B.魏晋
C.隋唐
D.宋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屈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诗歌”不相吻合,因为二人并不是诗人,他们的作品不是诗歌,分别是宋词和楚辞。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不符合题干“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B项符合题意和史实,杜甫属于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诸如代表作《忆惜》。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唐诗·现实主义诗歌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