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中的消极部分、保守部分,也就是贴不上“正能量”的部分,而其他的三个选项则均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最佳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即科举制是在隋唐出现的,可以排除,④虽然没错,但是当时并非为削弱其权利,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直到唐末的藩镇割据才史后代认识到这一点,此项可以排除。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有需要排除的选项,故不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地位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王夫之坚持“理依于气”的气本论,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他强调 “气”是阴阳变化的实体,理乃是变化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理是气之理,理外没有虚托孤立的理。从而批判了从周敦颐到朱熹所坚持的气外求理的唯心主义理论。王夫之结合对“统心、性、天于理”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强调指出:“盖言心言性,言天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明确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气本论。也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新《水浒传》第83集中,阮小二临去追方腊前对其兄弟说,“若俺有什么闪失,日后回石碣村好好赡养老娘,告诉你们嫂嫂,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封建的纲常观念
B.传统的孝道观念
C.理学已深入民间
D.黑暗的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好好赡养老娘”可以反映出B,“俺不许她改嫁,让她为俺守寡”反映出AC,所以上述言论反映不出的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与宋明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分)历史上“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反映了中国思想史、政治史发展的重要特征。
视角一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视角二 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
材料二 (上古的君王)“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受其利”,他们“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后世君主恰恰相反,“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根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6分)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思想?(2分)
视角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据材料三、四,指出这一“质的飞跃”主要是指什么?(2分)从真正关注民生的角度看,新三民主义有哪些新发展?(4分)新三民主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涵?(2分)
视角四 共产党的以人为本理念
材料五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3)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解读,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6分)
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2分)
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2分)
(2)“质的飞跃”:明确反帝。(2分)
新发展: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4分)
精神内涵: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
(3)最大不同: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民本思潮”可知为先秦儒学。题目要求从民本的角度来回答,也就是儒家的政治观、治理国家的策略。根据所学可知先秦儒学的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可从三者之中的观点中筛选出符合民本的即可。因此这一问题实际上考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所谓民本的内涵就是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暴政而是以德治国;重视百姓的力量和利益以顺应民心,君民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分别是: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关于黄宗羲的观点可从材料里直接得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是一种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根据所学可知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把斗争矛头直指“鞑虏”即满清政府,而新三民主义则侧重于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也就是增加了明确的反帝内容,这是其质的飞跃。旧三民主义的民生是平均地权,根据“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可知,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除了平均地权之外还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并且承认耕者有其田。这是民生主义的新发展。新的民族主义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体现了“联俄”的精神。新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表明革命派已经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这就体现了“联共”的主张。节制资本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来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无限扩张以减少贫富差距,体现了照顾工人阶级的利益,承认耕者有其田实际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其精神内涵: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2分)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再结合材料中胡锦涛同志讲话“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可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民生观的最大不同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孔子“以德治民”、子“民贵君轻”、子“君舟民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毛泽东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