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经济》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行户接贮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国内贸易繁荣,商品经济活跃,故C项正确;A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同学在写历史小论文,其中涉及“明清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明朝中叶江南手工业部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开始出现,不是普遍现象,A错误。B宋朝时期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放宽,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出现“夜市”。 C是在明清时期出现; D是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农村民间集市“草市”;排除ABD。因此选择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工商皆本。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魏书·食货志》记载:“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该土地制度最终废弛是在
A.北魏前期
B.唐朝后期
C.两宋之际
D.元末明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北魏实行均田制,而这一土地制度废弛于唐朝后期。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均田制是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引目《新唐书》〔食货志〕的材料。
材料一 初,德宗〔779-805年在位〕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钱。
材料二 穆宗〔820年〕即位,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盐铁使王播图宠以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江淮、浙东西、岭南、福建、荆襄茶,播自领之,两川以户部领之。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播又奏加取焉。右拾遗李珏上疏谏曰:“榷率起于养兵,今边境无虞,而厚敛伤民,不可一也;茗饮,人之所资,重税则价必增,贫弱益困,不可二也;山泽之饶,其出不訾,论税以售多为利,价腾踊则市者稀,不可三也。”其后王涯判二使,置榷茶使,徙民茶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天下大怨。
材料三 武宗〔840年〕即位,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江淮茶税。是时茶商所过州县有重税,或掠夺舟车,露积雨中,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由此可见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的意思是农民们很注意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并且认为施肥是农民应该作的,“去掉草根、积肥、造肥和施肥”就是典型的精耕细作。所以本题的主旨是在强调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农民社会地位低下等其他选项的信息在材料中是没有体现出来的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