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面哪一句歌谣不能反映图片所描绘的那个时代? ( )。

A.“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B.“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C.“农业科技威力大,脱贫致富好办法,就凭书上一句话,牛马它把双驹下。”
D.“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现象。A、B、D三项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们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经济规律的体现。C项注重依靠科技抓生产来致富,是新时代的歌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1和图2是新中国的两次外事活动片,它们所反应的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共同原则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及图片信息,两幅图分别反映的是中苏结盟、中美关系正常化。结合选项,“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另起炉灶”均针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时期的不平等条约,不符合共同原则。但两者均反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界公认“驱除了黑暗,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驱除了黑暗”。驱除了黑暗,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所以爱迪生也被人们称为“新普罗米修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近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到1995年。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12分)
参考答案:
(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8分)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策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12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的时间“1950年”,联系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考虑即可。
(2)结合材料信息“苏联解体后”“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注意从中国方面、苏联(俄罗斯)方面、当今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角度思考。
【考点定位】现代中(苏)俄关系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如图,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
③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
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海峡两岸关系。马英九当选台湾领导人只能表明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有了可能,但不能表明两岸统一就指日可待,故可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