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5-31 07:17:5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秦朝形成了丞相制度,下列关于秦朝的丞相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①“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②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御史大夫做为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④名义上掌管兵权,实际上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
2、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都省)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某地方出了事,就由中央宰相府派一两个人去镇压,行省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并指出其渊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县”设立的意义。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11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实施行省制的原因,并分析其得失。(6分)
3、选择题 在古希腊,“经济困难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这应归功于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
4、选择题 “先生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5、选择题 下图为西汉州(部)设置情况简表(局部),皇帝给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的基本职责,其中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郡守的,而对国王的监察却未列入明文,这主要是由于

A.惩戒秦亡,着意涵养同姓
B.王国气盛,中央暂时隐忍
C.郡守掌军,威胁中央集权
D.推恩令行,王国患已消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