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2、判断题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3、判断题 王安石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得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宗成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病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材料一?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朱熹尝论安石,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