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管理,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请回答:
(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当时的国际形势,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而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认识“一边倒”外交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中国近代,西方列强大肆侵略和掠夺中国,破坏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革命活动,阻挠中国走向独立和发展的道路;在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曾经得到苏俄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是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竭力扼杀新生的政权。
(2)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国内外的情况,为维护国家利益作出的正确选择;打破了美国孤立、扼制中国的企图;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11年10月4日,中俄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宪章》,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