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其言行编纂而成的,排除A;《春秋》是孔子编订整理的古籍,排除C;《大学》是孟子的文化贡献,排除D ;因此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甚至有蔑视“圣人”之嫌。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陆九渊也是理学大家,亦不会。黄宗羲主要是批判君主专制,也不大可能。唯有离经叛道、与正统思想对着干的李贽才有可能。李贽的这句话继承发展了孟子的“人人皆可为尧舜”和王阳明所说的“满街皆圣人”。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汉代兴办太学,从传播儒家思想,培养儒生,充实各级官僚机构,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了主流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六国时期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出自《论衡·效力》,描述了士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意思可形象的理解为: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为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这一切足可见士的重要性。可见,B正确;ACD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贤能之士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凡尔赛—华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