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子曰:“无为而治者和圣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为也足以证明材料表明孔子是在希望统治阶级能做到以德治民,不过是空想而已。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图一“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和人格修养;图二“人要无为”体现了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因此B符合,其他三项不对,法家主张法治、集权和改革,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春秋繁露》 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前179-前104年)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思想有哪些?此后儒学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7分)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在本质有何共同点?(1分)
参考答案:(1)孔子。(1分)核心:“仁”和“礼”。(1分)
(2)董仲舒。(1分)主要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提出“三纲五常”的理论,发挥了仁政思想。(4分)
影响: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共同点: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第(1)问考查孔子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3)问考查两位皇帝对儒学的态度。本质都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14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思想中能体现其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主张各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5分)
参考答案:(1)保守主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1分)
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分)
(2)含义: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共2分,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1分)
原因:①思想融合: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
②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4分)
(3)具体表现: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经世致用(3分)
意义: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2分)
本题解析:(1)“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主要体现在维护周礼形成的统治秩序,也就是克己复礼。孔子作为人道主义者,主要体现了对人民的关心,反对暴政,对统治者提出实行仁政的主张,即“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2)“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教育也为儒家所垄断。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概括材料可知“儒家思想取得胜利”的原因是思想融合,即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以及汉代学者改造,适应了统治(专制集权)的需要。
(3)“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明末清初三大儒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注意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政治上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经济: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学术上经世致用。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这种“进步思潮”为儒学的发展注入活力,冲击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思想启迪。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