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在自己55岁时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生涯。孔子带着弟子到各国周游十四年,以求仕用,进行政治活动,但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材料二?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唐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宣父”;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元武宗年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同时孟子被尊为亚圣,颜回被尊为复圣,子思被尊为述圣。
材料三?一位美国学者说:“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2003年底至2004年初,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孔子文化展”上,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请回答:
(1)结合春秋时期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地位不断提高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孔子提出“仁”,要求统治者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主张“为政以德”;这些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周游列国均遭到冷遇。(4分)
(2)原因:①孔子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后世儒学思想继承并不断发展儒家思想,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②封建统治者重视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西汉以后一直是封建正统思想。③孔子勤奋好学、勤政爱民、爱国、执着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思想、文献等方面的巨大贡献。(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可从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崩溃、孔子的观点是否与当时诸侯之间的争霸的要求相符等角度思考和作答。
(2)本题考查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再认、再现相关知识答题的能力。可从儒学在封建时代的地位和影响、孔子个人在教育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贡献等角度进行思考和作答。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
——摘自凤凰博报
材料二: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摘自《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中的“窑洞对话”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些意识?(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并分析变化所反映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9分)
参考答案:
(1)意识:民主意识;忧患意识;重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6分)
(2)变化:由选举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6分)
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创新、健全和完善;尊重人民意愿,逐步体现人民参政的平等性。(3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得出其阐述了毛泽东的民主意识、忧患意识以及重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罗列材料信息的能力,变化可以从材料中1953年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差额选举,以及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反映了中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健全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平等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有这样的字样:“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
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
等。从广告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①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广
③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列强在工业革命后有先进的汽船,所以对中
国航运形成垄断,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仅仅是打破列强垄断的局面,但并未彻底改变这种
局面,故排除③。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保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三通两制保和平”可知,当时实行了“一国两制”和“三通政策”,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解决两岸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停止炮轰金门。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7年2月22日,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35年前的破冰之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他所讲的“破冰之旅”是指

A.尼克松访华
B.乒乓外交
C.田中角荣访华
D.麻生太郎访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35年前”指的就是1972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