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B.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判断题 1852年米琪尔致港督文翰的报告说:英国“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把布匹强销于中国”。这反映当时?
A.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英国凭借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D.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3、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其思想核心是不承认国民党的旧外交?
②它反映了新中国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③它体现了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④它体现了在“一边倒”方针指导下,反对与帝国主义国家建交的立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4、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在土地政策方面,共产党人暂时放弃了没收并重分土地的方案,改为赞成减租……并允许(地主)参加当地的选举,因而并没有大批有产阶级从共产党地区外逃。”以上情况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判断题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历史作为一种认识的客体可以被人类认识,但认识的主体需要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认识历史
B.研究历史应尊重史实,反映真实的历史
C.历史客观事实无法被后人主观认识
D.史学家研究的历史是其思想认识的产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