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独立宣言》中原有这样一段文字:“英王乔治三世,侵犯了一个从来没有冒犯过他的远方的民族的人身、神圣的使命和自由的权利,俘虏了他们并把他们作为奴隶卖到另一个半球去,使许多黑人惨死于运输途中。”后来却把这一段删掉了。其原因是(1)它具有煽动黑人反抗白人种族压迫的意味(2)它不利于美国人民团结反对英国的统治(3)它指责英王犯下了侵犯人权的罪行(4)北美存在种族歧视,而这段文字替黑人申辩
A.(1)(2)(3)
B.(2)(3)(4)
C.(1)(2)(4)
D.(1)(2)(3)(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所体现的历史局限性。《独立宣言》删掉反对奴隶制的内容主要是为了防止黑人与白人之间矛盾深化,与英国殖民统治无关,因而只要排除(3),就可以轻松获得正确答案。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先看懂题目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近代法律文献《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规定“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又规定“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其核心思想是
A.鼓吹革命反对暴政
B.强调效率改革行政
C.保障民权限制君权
D.主张分权实现共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翻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瀛〈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1)材料一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指出《独立宣言》强调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8分)
(2)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的。(8分)
参考答案:
(1)主张:主权在民;社会契约。(4分)
目的:推翻英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4分)
(2)实践: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领导反对北洋军 阀专制、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或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8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主张从材料一“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概括出主权在民,从材料一“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 概括出社会契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独立宣言》颁布的背景和材料一中“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等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2)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史实,归纳出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进行的实践活动即可,如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或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32 年,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在议会选举中取得更多的席位,确保了英国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故选A。B项错误,不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这个闹心任务;C项是在英国革命时期完成的;D项是改革的影响。
考点: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对封建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B.形成了新型的剥削关系
C.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消除了社会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