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北魏孝文帝的措施中,与民族融合无关的是
A.“诏断北语,一从正音”
B.制定俸禄制
C.颁布均田制
D.同汉族通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俸禄制的实行,是为了整顿吏治,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政权,与民族融合无关。故选B。其他各项都是逐渐地在经济和风俗上汉化,推动了民族的融合。
点评: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宋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历史阶段的改革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也呈现出相同之处,能够体现商鞅变法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有:①改革地方行政制度?②打破原有的等级制度?③重视发展教育?④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重视发展教育是明治维新的特点之一,商鞅变法中并未涉及,因此排除③。故ABC项错误。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都改革了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废藩置县;都打破了原有的 等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废除等级制度,四民平民;都建立了一支有 战斗力的军队:奖励军功,战斗力增强——建立近代军队。因此①②④正确,故选D。
点评: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明治维新常考的是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但是并不排斥本国的传统,呈现出多种文明并存的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 ?圣彼得堡参加斯托雷平葬礼的人群
|
 图二? ?斯托雷平纪念像
|
请回答: (1)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托雷平遭到多次暗杀并被刺身亡。当时有许多人参加他的葬礼,直到当代人们还为斯托雷平建立了纪念像。结合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农民可以带着份地退出村社;独立的农民可以购买超过定额的份地。 (2)斯托雷平改革期间,“扶强抑弱”,使富农愈富,贫农愈贫,社会不公更加严重,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矛盾,最终遭到被暗杀的结局。但是,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促进了沙俄经济的大发展,其改革期间,经济持续高涨,俄国成了“欧洲谷仓”和世界最大的农业出口国,整个国家经济繁荣。因而,不管是当时人们参加斯托雷平的葬礼还是当代人们为他建立纪念像,都是人们对他的肯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的内容不包括( ) A.改穿汉族服装 B.改用汉姓,学说汉话 C.提倡与汉族通婚 D.重用汉族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不是改革鲜卑旧俗。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