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共同点是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慨叹人生的无奈
D.关注人和人类社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下列能体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成语有:
A.随心所欲? 无拘无束? 张扬个性? 思想开放
B.禁欲苦行?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追求享乐
C.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D.压抑人性? 麻木顺从? 愚昧迷信? 神权至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西方人文主义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和反对神权的压迫统治,所以B中的禁欲苦行不对,C神权至上不对D愚昧迷信神权至上都不符合人文精神。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A.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B.宗教在当时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16世纪的西欧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程度很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所以在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正确的是B,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关键是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说明,对于宗教改革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故选D。也进而可以排除B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社会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从而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启蒙运动时期,某书提出的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这一脍炙人口的理论为历代资产阶级所啧啧称道。该书作者
A.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反对君主制
B.指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C.认为国家是自由人民订立的社会契约的产物
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中“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可知某书作者是孟德斯鸠,联系已学可知其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即材料所述,还有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其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因此D符合题意。而A是伏尔泰,B是康德思想主张,C是卢梭的思想体现。所以正确答案为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