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人们既生来就享有完全自由的权利,并和世界上其他任何人或许多人相等,不受控制地享受自然法的一切权利和利益,他就自然享有一种权力,不但可以保有他的所有物——即他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受其他人的损害和侵犯,而且可以就他认为其他人罪有应得的违法行为加以裁判和处罚,甚至在他认为罪行严重而有此需要时,处以死刑。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只要当那些罪恶尚可容忍时,人类总是宁愿默然忍受,而不愿意废除他们所习惯了的那种政府形式以恢复他们自己的权利。然而,当一个政府恶贯满盈、倒行逆施、一贯地奉行着那一个目标,显然是企图把人民抑压在绝对专制主义的淫威之下时,人民就有这种权利,人民就有这种义务,来推翻那样的政府,而为他们未来的安全设立新的保障。
——《独立宣言》
材料三?我多么盼望得知:你已发布了一份独立文告(顺便说一句,在你必须拟定的新法条文中,请别忘记妇女们)……假如新法没有给予妇女特殊关照,我们决意煽动一场反叛,并将拒不服从任何一条不体现我们心声、或未经我们参与的法律。
——艾比吉尔·亚当斯写给丈夫约翰·亚当斯的信
(1)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材料二的主张是如何实践的?又是如何避免出现材料二中所述的局面的?(10分)
(2)材料三对材料一、二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独立宣言》将启蒙思想中“天赋人权”的原则发展为政治纲领。(4分)
实践:美国人民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2分)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制和分权制衡原则,奠定了美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通过宪法修正案补充人民的权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民主政治不断完善。(4分)
(2)发展:要求重视妇女的权利以扩大民主权利的范围。(1分)说明:北美人民具有强烈的自由民主意识;美国的民主政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该材料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
A.有法律就有自由
B.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
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造物主创造众人,并赋予每个人有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我们深信每一个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个体,均有上述之神圣权利。为行使这些权利,我们与国王或利益集团达成行之有效的契约以保障这些权利的忠实履行。
——卢梭《民约论》
材料二 ?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夫民权者,谓政4668 年治上之权力完全在民,非操诸少数武人或官僚之手。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卢梭关于民权认识的差异。(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与卢梭民权思想产生的影响。(10 分)
参考答案:(1)差异:孙中山认为民权是人民管理政事,即人民主权,侧重公共权利;卢梭强调个体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权利、财产权、信仰权、言论权、辩护权等。(6分)?
(2)影响:孙中山形成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体 取代封建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6分)?卢梭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关注个体,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1)孙中山认为“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而卢梭强调个人的基本权利,从材料“占有自己合法财产、保持自己信仰、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政治活动、公正履行法律责任并有依法辩护自身利益之民权”即可看出。(2)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卢梭的民权观念则是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舆论的准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他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洛克《政府论》(下)1689年
(1)概括材料1的基本主张,指出其主要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2)与材料1的思想主张相比较,材料2有哪些新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四: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摘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3)根据材料三、四,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史实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是否真正保证“人人生而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保护私有制;个人的自由要受到一定制约。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及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进一步阐述自由与法律(责任)、个人利益与公共需要的关系。?
(3)历史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政治:殖民统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4)不能。《独立宣言》虽然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原则,但当时真正有权参与政治的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穷苦白人、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有关洛克分权学说中国家权力分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立法权属于议会
B.行政权赋予君主
C.对外权属于君主
D.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