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以下各项是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其中错误的是
A.他的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他的宗教改革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他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过去人们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同上帝直接对话
D.他的宗教改革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找出错误项,只要排除正确项即可,ABC都属于正确的表述,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会宣传的因行称义学说,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体现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D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教皇的权威,而不是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而且理性主义主要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核心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点评:历史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不”、“不是”、“不包括”、“不正确”、“没有”、“无关”、“不符”、“错误”等词,把答题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考场上,考生如果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
B.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①币制改革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抗战前夕”是指1937年7月之前。在此期间,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有:进行币制改革;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是人民群众自发的,不是国民政府组织的。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如图,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①是西装,外来服饰;②是龙袍,传统帝王服饰;③是中山装,是孙中山结合日本学生装改造而成;④是旗袍,典型的近代以后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D
考点:近代服饰的变化
点评:近代以来,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衣食住行等诸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饰上,是旗袍和中山装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产物。此外,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等也是这一变化的体现,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英国哲学家休谟说:“我们被放在这有如戏院的世界上,每个事件的起源和缘由却完全隐瞒不让我们知道,我们既没有足够的智慧预见未来,也没有能力防止那些使我们不断受伤害的不幸事件发生。我们被悬挂在永恒的疑惧之中。”该材料是对哪些科学家诞生之前的社会进行的描述
A.爱因斯坦
B.哥白尼
C.牛顿
D.伽利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休谟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牛顿力学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A不对,爱因斯坦是在牛顿之后,BD不对,哥白尼、伽利略都是牛顿之前的科学家。
考点:本题考查物理学的发展。
点评:材料选择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