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
A.兵广粮足
B.民以食为天
C.仁义为重
D.诚信第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叙述的是孔子的治国方略。在孔子看来,治国方式有“足食”“足兵”“民信”,但最重要的是诚信,即“民无信不立”。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行业不包括
A.面粉业
B.钢铁业
C.纺织业
D.造纸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面粉业、纺织业、造纸业等轻工业部门,而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B钢铁业属于重工业部门,发展缓慢。故选B。
考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苏轼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世卿世禄制逐渐衰微
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说:三代以上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是由郡县的选拔中出身,魏晋以来是由「九品中正」的铨授中出身,隋唐以至现在,是由科举考试中出身。因此反映了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标准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儒学面临严重挑战是在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