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焚书》是李贽著作,题干反映的是李贽的进步思想。李贽之意为:每一个人自出生,都有每一个人的用处,不是说有像孔子那样的人就满足了,如果一定要有像孔子那样的人才可以为人的话,那么千百年前孔子未出世时的历史就没有人了吗?反映了不要迷信孔子的观点,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ACD项未能从题干体现,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次聚会?“兼相爱.交相利”、‘明主峭其法而严刑,而德厚不足以止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思想;“明主峭其法而严刑,而德厚不足以止乱”是法家思想,重视刑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属于道家思想。因此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的作者钱乘旦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钱乘旦认为理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钱乘旦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心”,体现了其封闭性,故答案选择D项。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左传》记载:“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可以看出“乡校”可以起到行政监督的作用。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乡校”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其为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答案选B,A C D三项与百家争鸣运动运动的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的根源和思想文化现象的推动。高考对此内容的考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或原因;②“百家争鸣”与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文艺的“双百方针”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罗斯福新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