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一致的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韩非子认为商人不从事农业生产,是国家的蛀虫,因此应该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的发展,“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体现了重视本业的思想,因此选择C。ABD体现了发展商业的思想,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一致,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东京平面图
(1)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史书记载,在唐朝都成长安,每日中午,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声散市;每晚击鼓八百声,鼓声过后关闭坊门。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2)以上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雍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3)依据材料指出雍正皇帝是怎么看待农业和工商业的关系的。(2分)清统治者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唐朝长安,市场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坊市界限不复存在。(4分)
(2)突破了时间的限制。(2分)商业发展,城市繁荣。(2分 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3)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或者农业地位高于工商业地位;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关系。(2分)
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6分 答出两点可得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唐朝长安,市场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分开。宋朝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这也反映了宋代的商业繁荣。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宋代对商业的管理有所放松。
从材料“……散市……闭坊门……”可知,唐代对“市”的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从材料“……通宵不绝……早市又开始了……”可知,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说明了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从材料“故以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知,雍正皇帝认为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是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或者农业地位高于工商业地位;农业与工商业是对立关系。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这种政策一定程度上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代与宋代商业发展的比较;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史记?货殖列传》载:“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可见,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A.恪守“以农为本”的原则
B.认为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
C.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
D.具有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关键要读懂材料的意思。材料的大意是,人们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东西贱是贵的征兆,东西贵是贱的征兆。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可见,司马迁认为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因此选择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导致宋代“钱荒”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B.纸币交子大量发行
C.商帮囤积铜钱置地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宋代钱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民间销熔铜钱,制造器皿以获利。其次,大量铜钱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流落到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而且流到海外,难于阻扼;再次,铁钱大量铸造,而其实际价值越来越轻,与铜钱的比值不断变动。因此民间多储藏铜钱,不愿在市上流通。尤其是贵族、地主,大量窖藏铜钱,使本来就不充裕的铜钱更加匮乏,这种状况在宋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和手工业都有较大进步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最后,宋代货币流通的地方性十分突出,其钱币是中国货币史上最复杂、币材种类最多的王朝,加上一直没有统一,铜、铁钱兼用,钱币分大小以及铜、铁钱交换比率的不确定等也是钱币正常流通受阻的原因。宋代经济的发展,从钱币的大量铸造、钱币投入量大增可以窥见其一斑。“钱荒“客观上反映了货币经济在封建社会之重要性的提高,也折射出宋代对外交往联系的加强。因此选择A。B是宋代解决“钱荒”的措施之一,宋朝没有商帮,C错误。D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古代商业·两宋的商业;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