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 ( )
①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②确保赋役的
2、综合题 (20分)在探索近代化的道路上,我国走过艰难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我则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在明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与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胡适《(科学与人生观)序》(1923年)
(1)材料一中“很多人认为,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其依据是什么?(3分)结合所学,分析作者裴钰为什么认为中国的近代文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3分)
(3)材料三中“科学”的含义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因素是什么?(4分)
3、选择题 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4、选择题 学者指出:宋元以来,闽浙沿海出现一些经济繁荣的大城巿,如泉州,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些大城巿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然而,同一时期的沿海地区却出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巿。关于这个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受到日本崛起的影响,沿海城巿的商业机能被日本吸收
B.受到西班牙殖民菲律宾影响,海上贸易机能萎缩的结果
C.受到阿拉伯人垄断南洋贸易的影响,商业功能被其取代
D.受到朝廷对外政策的影响,正式通商被走私贸易所取代
5、选择题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