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1 02:10:1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A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B分别是谁?(4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原因何在?(4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4分)
参考答案:(1)孟子 荀子 (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而“施政要用“仁义”和“王道”,制天命而用之”则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人物A和B分别是孟子和荀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在当时肯定不会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但是它能起到抑制统治者暴政的作用。“制天命而用之”则是从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 (2)材料二中的“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足以证明董仲舒提出的主张是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主要从有利于从思想上来巩固大一统的政局来进行解答即可。 (3)材料中的“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足以证明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的看法是:孔子并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对孔子的思想言论进行猛烈的批判。李贽的思想的成因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当然一味的批判也全盘否定了孔子思想当中的积极的因素、人文的因素。所以一定要科学的看待李贽对孔子的批判。 (4)材料中的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足以证明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的原因只可能是因为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权势者们”当然是指统治者们,正是因为统治者们的推崇,所以才造成了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主要突出其消极意义。 (5)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既有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既有其人文精神的一面,也有其“三纲五常”弊端明显的一面,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才能做到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在大力提倡国学、儒商的今天学会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荀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的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武帝以后,有一类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这一类官吏是 ( ) A.董仲舒的门徒 B.太学的生员 C.儒生出身的官吏 D.维护三纲五常的人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米”,表明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形成,学术自由发展局面结束,儒家思想确立了主流地位,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文化专制和自然经济的鼎盛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④。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主流思想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