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1 02:14:24
【 大 中 小】
1、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12、13题。 小题1: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小题2: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资本家认为:“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 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是不可能的。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表明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态度,与二战初期相比不同是什么?
参考答案:(1)经济因素——西欧走向联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政治因素——既要摆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压力的需要;关键因素——法德和解。(6分) (2)材料二表明随着欧洲走向联合,它们开始在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的马首是瞻。(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再结合政治、经济因素回答原因。。 (2)注意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意义,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应该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是本节的难点,要参考本课前言中舒曼计划来理解。从欧洲的联合中认识到“和平,发展,统一”是时代的主流,从法德恩怨的消除认识到“尊重差异,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欧共体经济力量的强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格局逐渐走向多极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可以看出底层的反抗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从材料“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可以看出外国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的阻力,故选D。根据以上分析,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如下),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 始发行时间
| 主要种类与面值
| 第一套
| 1948年
| 1、2、10、20、50、100、200、500、1 000、5 000、10 000、50 000元,12种
| 第二套
| 1955年
| 1、2、5分,1、2、5角,1、2、3、5、10元,11种
| 第三套
| 1962年
| 1、2、5角,1、2、5、10元,7种(加上3种分币)
| 第四套
| 1987年
| 1、2、5角,1、2、5、10、50、100元,9种(3种分币继续发行至1992年,随后退出市场)
| 第五套
| 1999年
| 1、5角,1、5、10、20、50、100元,8种
| A.经济困难、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五套人民币的发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我国国民经济困难使第二、三套人民币面值较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结合每套人民币的发行时间以及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可知,B项正确。A项错在“商品经济活跃”,C项错在“严重的通货膨胀”,D项错在“经济困难”。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