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杜会主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宣传语的关键词是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进而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D正确,排除AB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太宗在位期间,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下列各项政策举措,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
①重用魏征 ②休养生息 ③慎用刑法 ④完善科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太宗思想的理解。①是错误的;它没有体现存百姓的思想。这是在用人方面的举措。④是在选拔人才方面的举措。通过排除法,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山东省日照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历史,21)右图是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背后是万里长城。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②洋品牌统治中国市场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
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②说法明显错误,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韩非子·奸劫弑臣》说:“世主美仁义之名而不察其实,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小者地削主卑。何以明之?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材料中体现出韩非子的主张是(?)
A.君主要依法国
B.人民要服从君主的绝对领导
C.君主要严刑峻法统治国家
D.君主要以权威来震摄臣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此孟子特明升平,授民权、开议院之制。盖今之立宪体,君民共主法也……以 国者国人公共之物,当与民公任之也。孔子之为《洪范》曰:‘谋及卿士,谋及庶人是也。’尧之 师锡众曰:‘盘庚之命,众至庭。,皆是民权共政之体,孔子创立,而孟子述之。”
——康有为《孟子微》
材料二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 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 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军政时期即“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训政时期即“以党 治国”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的宪政思想特征及其成因。?(7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是如何认识中国宪政的发展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与 康有为宪政思想的差异。(8分)
参考答案:
(1)特征:将西方的民主、民权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3分)成因:西方启蒙思想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减少变法阻力。(4分,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认识:中国民主宪政必须走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必须先经过暴力革命,然后过渡到政党政治和共和政治。(4分)差异:①政体上的差异:康主张君主立宪;孙主张民主共和。②革命方式的差异:康主张渐进改良;孙主张激进革命。(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此孟子特明升平,授民权、开议院之制。盖今之立宪体,君民共主法也...皆是民权共政之体,孔子创立,而孟子述之”并结合所学维新思想的知识,即可概括出康有为的宪政思想特征,其成因可以从政治力量、社会思想等角度说明。
(2)根据材料二“...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 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即可概括出孙中山对中国宪政的发展的认识。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立宪派,从其派别的主张的政体、道路出发,不难得出其主要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