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逝世。季老热爱儒学,曾建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一《朱子语类》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活动主题为“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季羡林先生说“将孔子抬出来”的主要依据。(2分)
(2)材料二中主要提到哪些“理”?根据材料二说明理学为何又被称为“新儒学”?(4分)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观点?它们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4)你认为每年举办孔子文化节的意义是什么?假设你是设计者之一,请你帮助设计几项活动。(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经后代的改造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分)
(2)天理:自然规律和封建伦理道德。原因: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4分)
(3) 新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4分)
(4)意义:
有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国际间文化交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如拍摄以孔子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为主题,涉及儒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价值这一热点问题。第(1)问归纳孔子的重要思想,主要是从仁、德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可结合理学的新思想加以分析,材料“暑往寒来,川流山峙”是说的自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则是封建伦理道德;第(3)问从黄宗羲的早期民主思想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等方面归纳;第(4)问属于开放式设问,可多角度展开设计,如从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国际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并对日本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彻底的批判。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高中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共26分)
探究主题一?追溯源头:古代中西方文明的对比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探究主题二?分道扬镳: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卢梭《社会契约论》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主、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他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孔子和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有何共同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6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黄宗羲与卢梭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8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8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4分)
参考答案:(1)共同:重视伦理道德。(2分)
背景:孔子: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2分)
苏格拉底: 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分)
(2)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6分)
共同之处: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4分)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倡导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4分)
(4)结论: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在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在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上,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态度;要把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相结合等。(只要言之有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1954年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增长率9轮波动图,关于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图1 中国经济增长率的9轮波动(1953-1998年)
A.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1954-1958年间我国经济增长快
B.“左”倾错误导致了1960-1961年间我国经济的负增长
C.由于“文革”的破坏,1966-1976年间我国经济一直为负增长
D.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0-1992年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误,三大改造后,我国进入到计划经济阶段,排斥市场的作用;B项正确,1960年前后的经济负增长是由于左倾错误造成的,故选B。C项错误,文革中,由于广大干部的抵制,经济建设并不是全是负增长;D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是在2001年后。
点评:建国后,我国经济建设在摸索中发展,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发展,特别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发展陷入低谷。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1992年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确立,经济建设进入到快车道。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直接目的”是指近期的、急于马上达到的,不经过其它中介而能够达到的目的。根据这一概念,回忆“推恩令”的具体做法:“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也就是分割王国的封地,故正确的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