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总的趋势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根源是什么?(5分)
(2)上述材料中“国际形势的变化”的表现是什么?指出变化的原因及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5分)
参考答案:
(1)因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
根源:世界经济的多极化。(2分)
(2)?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分)。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1分)。其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
②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的交流?
③把大篆作为标准字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④派兵攻打越族,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49年底《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A 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 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C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们在建国初之所以和苏联结盟,实行一边倒主要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承认中国,而且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以后,1973年中共“十大”总结林彪事件的经验教训时,提出了批判林彪的“极右实质”的任务,这说明
A党和人民正在努力克服“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社会秩序开始得到恢复
C极“左”思想在党内仍然具有比较大的势力
D只注意纠正政治上的错误而忽视了经济建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林彪是“文革”“左”倾错误的典型代表,而仍认为他是“极右”,足见当时“左”的思想还仍然具有较强的势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家是(?)
A.朱熹
B.孔子
C.孟子
D.董仲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与国咸休”是指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额正统思想;,“同天并老”“是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之说,与之相符的只有汉代董仲舒,因此选D
点评: (1)从内容和题型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异同、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及儒学地位变化等仍可能是高考命题核心考点;主流思想命题仍然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2)从高考命题角度看,命题可能从传统文化代表人物角度考查其主张、成就及影响,考查传统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文化现象的理解。 (3)从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角度看,综合考查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儒学中优秀合理的成份,如和谐理念、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德治国以及伦理道德中的仁义诚信等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