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伸民权,必启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析》,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这就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民智的意义。?
材料二?下列两幅图分别是清朝(左图)和民国时期(右图)的女绣花鞋

材料三?20多年前,“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二)?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哪些运动为中国近代习俗的演变开辟了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由“毛式中山装”到多姿多彩的服饰的变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士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 ]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
3、判断题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

[? ]
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4、判断题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5、判断题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关于称呼的变化所反映的重大历史演变是?
[? ]
A.民主共和→君主专制
B.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C.等级分明→民主平等
D.自然经济→商品经济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