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中的“空间技术”的要求,如A选项就首先不符合这个要求。我国“空间技术”的第一个里程碑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第二个里程碑就应该是“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温总理注重民生,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A、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不包括
A.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新的变化
B.美国改变了其孤立中国的传统政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兴起
D.中国在国际战略平衡中的地位凸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指中美关系 逐步缓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这些都发生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而"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 法有了新的变化"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战国时期一位儒者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最接近的是:
A.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B.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
C.孟子的“性善论 ”
D.荀子的“性恶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荀子的思想为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中对人的本性需求的阐述旨在说明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据此判断符合荀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欲望与生俱来的,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树立理学统治地位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修养
D.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根本出发点”,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因此D符合题意。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符合根本出发点的说法。
点评:目的类选择题:“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图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终极的、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