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蔡元培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八年赴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二十八年与蒋观云等组织中国教育会,任事务长。夏,游历日本,同年秋回国,在上海创设爱国女校及爱国学社,任总理。三十三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
民国元年(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读经,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二次革命失败后,携眷赴法,与李石曾等创办留法勤工俭学会。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被迫辞职后,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民国十六年后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吕雅范《一代宗师——蔡元培》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蔡元培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8分)
(2)根据材料,概述蔡元培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7分)
参考答案:(1)少年时博览群书并中进士,国学功底深厚。接触西学,同情维新。提倡新学,先后组织、管理和领导新式教育机构。先后赴欧洲留学、考察教育和讲学。(8分。意思接近即可赋分)
(2)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确立起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教育论著丰富。(7分。答出其中三点即给满分)
本题解析:(1)根据“蔡元培少年时……得以博览群书”、“甲午战……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总理”、“三十三年赴德意志帝国留学”和“多次赴欧洲英、法等国考察教育和讲学”等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中的“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民主教育体制”、“五年冬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治校”和“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宋代的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这说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和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材料中可以看出董仲舒改造过儒家思想,宋代的儒学在吸收宗教内容的基础上对儒家思想又进行了改造,说明了儒学本身的兼容性和发展性,ABD三项尽管表述没有错误但是与题意儒学的发展过程特点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就内容而言考查了儒学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所以在解题时应仔细梳理儒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儒学内容的时代特色。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西北地区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
B.洋货进口数量不大
C.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
D.广西还买不到外国的棉纺织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一要分析时间限制,二要分析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原因,三要对比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同状况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沿海和沿江地区,导致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而广西西北地区深处内陆,受冲击的影响力度不大,自然经济具有抵制外国经济的特点,所以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的多,可以推出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的结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为避免“文革”式悲剧重演,必须要健全民主和法治。为此采取的措施有完善人代会制、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故选A。一国两制属于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构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普鲁士改革,叙述不当的是
A.改革前的普鲁士已成为德意志最重要的邦国之一
B.普鲁士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外不断推行扩张政策
C.腓特烈二世改革措施之一是改善国内交通
D.腓特烈二世的改革使普鲁土称霸欧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腓特烈二世的改革使普鲁土成为欧洲强国而并非成为霸主。法国才是当时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