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1年开始的“三反”运动和“五反”运动
[? ]
A.分别在国家机关、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进行
B.分别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企业中进行
C.目的均在于惩治私营企业中进行
D.都是为了纯洁干部队伍,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的牵引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有
①农民土地所有权的确立?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调整
③市场与计划调节方式并用?④分配方式转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确保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20世纪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进程与这三次历史性巨变、与这三位伟大人物紧紧相连。据此回答:
(1).中国在20世纪中期和后期经历的两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这两次巨变产生的两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2).这两次历史性巨变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概括指出上述两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的突出贡献。
(4).这两次巨变都伴随着对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这两位伟人始终坚持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试概括这两位伟人向“外人”学习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两次巨变: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二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两位伟人:毛泽东、邓小平。
(2).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架构和功能性的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3).毛泽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
(4).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思维能力。本题主要检测了20世纪中期和后期中国两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带来的影响和站在历史性巨变的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特点和突出贡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同时做到语言的精确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改革管理体制
B、增加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实行以按劳动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92年2月,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关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使中国共产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