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1 03:45:06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朝代
|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 全国耕地面 积(亿市亩)
|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 总面积
| 北方
| 南方
| 春秋战国
| 91(全国)
| 614.8
| 2.3
|
|
| 94%
| 秦汉
| 117(全国)
| 1 048.35
| 5.72
|
|
| 94%
| 魏晋南北朝
| 122(北方) 215(南方)
| 1 167.7
| 3.85
| 1.925
| 1.925
| 90%
| 隋唐
| 124(北方) 328(南方)
| 1 450.92
| 6.42
| 3.21
| 3.21
| 90%
| 材料二: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2)依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陈亮的观点和黄宗羲的观点。(4分) (3)有人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4) 依据材料三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实行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对外政策?(4分)
2、选择题 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
3、填空题 在 ,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便于中耕的 出现。
4、选择题 《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牛耕开始使用 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社会秩序混乱
|
5、选择题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 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