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 ]
A.李悝变法?
B.商鞅变法 ?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1021--1086)字介莆,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读书非常广博,儒家经书,佛经,诸子百家,医术,小说无所不读。早年随父辗转南北,到过很多地方,了解了社会现状,很早就立下了“矫世变速”的雄心壮志。
担任地方官多年,每到一地,来不及休息,便立即考察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并着手推行一系列改革。
调到中央任职以后,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发,曾先后两次被罢免相位,但从未动摇过变法决心,人称“拗相公”。
材料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展开讨论:
甲: 青苗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 青苗法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6分)
(2)你同意甲、乙哪种说法呢?(3分)试述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北宋中期社会问题严重,时代需要改革家;?王安石具备了改革家的素质。
(2) 同意甲,(3分)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6分)
同意乙, (3分) 青苗法增加了农民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题实际上要求回答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从时代要求回答,可能性从王安石本人入手组织,具体说来可以结合北宋中期所面临的严重的财政危机进行分析;王安石个人大无畏的精神也是推动变法的有力的保证。第(2)题从一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此类问题并无准确的答案,但是回答答案要言之有理,论证充分,最后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总结。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一?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摘编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为什么“抑兼并”不行,“不抑兼并”也不行,“抑”与“不抑”交替试之还是不行?因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让规则公平更不让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与土圈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级,而国家的经济管制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管不出个理性调控机制。?——秦晖《跳出(土地兼并的)怪圈的根本在于“过程公正”》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王安石是如何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的,除“国用足”外,变法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7分)
⑵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其变法失败。(8分)
参考答案: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王安石是如何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的,除“国用足”外,变法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7分)
实践: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4分)
作用:打击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抑制土地兼并、保证农业生产(3分)
⑵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其变法失败。(8分)
根源:缺少过程公正,权力缺少监督制衡。(2分)
其他因素:变法措施不合实际,打击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与民争利”强行借贷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宋神宗去世,反对派上台,变法受到排挤(6分)
本题解析:⑴分析此问题,实际是要求回答王安石改革的经济措施,可联系教材所学回答,如: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等。增加国家收入是直接效果,更深层的作用在于抑制土地兼并等。⑵解读材料二,认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即变法过程不公正,国家权力和贵族权力对变法的干涉太大,也就是说权力缺少监督制衡。第二小问可联系教材,其他因素如:用人不当,与民争利等。
点评:此题以王安石变法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措施、影响、最终失败这一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
C.铲除地方割据的基础
D.打击官僚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 ]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