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2分)
参考答案: (1)重农抑商政策。
(2)商业行会产生;异地汇兑出现。
(3)现象:明清的抑商政策,没有遏制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发展又促进商业的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为商人的长途贩运提供了可能;发展对外贸易;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于商业发展的刺激作用;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由此可以得出重农抑商的政策
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如“行会”“飞钱”“纸币”“会票”“票号”“钱票”“异地汇兑”等,能够得出我国古代商业发展是有一定的组织,到了后后期还有了汇兑业务。
本题有两个小问,一个问的是什么,第二个是为什么。第一问读懂材料三,根据材料中的关健字词进行概括就能回答出来。第二问既需要利用材料所给信息,又要结合已掌握时代背景,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及商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用毛笔绘制的帛画最早出现在
A.春秋
B.战国
C.两汉
D.魏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已。
——摘自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藏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摘自明朝《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生产工具的进步是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结合史实可知A曲辕犁是唐代生产工具进步最主要的代表,有利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B C D三项是汉代农业进步的重要体现,故答案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就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应关注以下几种:耒耜,耧车、犁壁、耦犁,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
C.着手打破坊市界限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