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1)B.三公九卿制(2分) C.三省六部制(2分) D.郡县制(2分) E.行省制(2分)
(2)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2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分)
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的完整;(2分,任答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出现(或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中央集权过于强化,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2分,任答一点即可)
(3)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2分)
局限: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2分)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2分)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地方行郡县制度,所以B是三公九卿制,D是郡县制;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所以C是三省六部制;元朝疆域辽阔,地方实行行省制,所以E是行省制。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结构图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君主和宰相之间权力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和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演变趋势(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归纳答案即可。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第二问希腊民主的局限性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三个方面归纳即可,如范围是少数人的民主、性质是直接民主、形式等抽签选举与轮流而坐,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意义和局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图片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中书省”这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在元代只保留中书省,置于都城之内,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唐代实行三省制,宋代设置中书门下,明代废中书省,以六部分掌庶政,直接受命于皇帝,故选C项;另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和御史台(最高监察机构)同时存在,也符合元代中央官制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6分)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3分)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汉:认为丞相很重要,能辅助皇帝治理天下;唐:认为国家政事要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不能一人独断;明:认为丞相专权乱政,故废丞相。(3分)
(2)没有本质区别,(1分)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的天下。(2分)
(3)明朝废丞相,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专制皇权有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是一人独裁,将国家命运系于一人之手,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3分,答对3点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朕之 股肱,统理海内”等信息可知,汉朝统治者认为丞相很重要,能辅助皇帝治理国家。根据材料二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知,唐朝统治者认为国家政事要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不能一人独断。根据材料三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等信息可知,明朝统治者认为丞相专权乱政,故废丞相。
(2)汉、唐、明朝的统治者对待丞相的态度并无本质区别。丞相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官职,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家政务。不管是汉朝的重用丞相,还是明朝的废除丞相,统治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丞相只是他们加强统治的工具。
(3)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但也有很大弊端,如:权力过分集中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君主专制的社会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请问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防御狄夷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以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巩固周朝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西周建立后,疆域广大,为了在广阔的土地上实行统治,西周大量分封亲属功臣到各地做诸侯,来保护周王朝,因此西周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经.. |